2)第234章 凌敬之计_大唐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略河东之地,臣有三大原因。

  其一,河东的唐军兵力薄弱,我十万大军入境,必胜无疑。

  其二,开拓河东大片领土,河东河北连成一块,国势更加强盛,一统天下,指日可待。

  其三,如大王所言,进军河东,关中长安必定震动,洛阳之围迎刃而解。

  是故,领略河东之策,乃是目前的上上之策”。

  听得凌敬的话,窦建德直点头,“传本王军令,三军整顿,不日撤军”。

  凌敬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  然而事与愿违,在板渚行宫的郑国代王王琬和内史令长孙安世听闻窦建德的军令后,大为惊恐,尽管长孙安世心知肚明,如果夏军攻略河东,洛阳唐军也必定会退军,但是如此一来,迁延日久,洛阳随时都有可能城破。

  这个时候,长孙安世和王琬统一战线了,取过出使所携带的全部金银,用来收买夏军将领,二人又来到王宫外日夜哭泣,以大义乞求窦建德发兵救援洛阳。

  如孟海公、徐圆朗等人原本具都是一方巨寇,归降窦建德后,仍旧是统领旧部,此番被王琬、长孙安世等人重金贿赂,当即便是一同找上窦建德。

  “大王,我等原本亦是一方豪杰,有感于大王恩德义气,方才效命大夏,今洛阳盟友危在旦夕,大王怎可听从腐儒所言,坐视盟友受难而不管不顾呢?”徐圆朗大义凌然的说道。

  “正是,那凌敬不过是一介书生,哪里懂得带兵打仗,大王向来是从善如流,因此而得到众将士的尊崇,这打仗的事大王不可仅仅听从一介书生的话,而不顾众将士的请求啊”,孟海公亦是在一旁附和道。

  这二人的话偏偏都说到窦建德的重点。

  窦建德义薄云天,仗义疏财,常以恩义待人,赢得江湖上的推崇,徐圆朗便从江湖义气来劝。

  另一方面窦建德虚怀若谷,从善如流,善于听从属下的意见和建议,从不蛮横独裁,这也是孟海公、徐圆郎等各方势力归降窦建德的原因,在窦建德麾下,领军将领具有极大的独立性。

  听得这二人的话,窦建德的另一个毛病就犯了,虚怀纳谏的同时,便是有些优柔寡断,上一刻觉得这个人的意见很好,下一刻便觉得另一人的建议也很不错。

  正当窦建德犹豫时,殿门口宫人来报,军中将领一同在殿外求见。

  窦建德很是惊诧,忙是开门接见。

  一见窦建德,那些军中将领便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拜倒在地。

  “大王,十万大军就此退去,我等颜面何存啊?”

  “大王,若是背信弃义,抛弃洛阳盟友而去,我等在江湖上名声扫地啊”。

  “大王,那凌敬只是个刀都提不动的书生,怎敢妄言军事……。

  见众将群情奋勇,窦建德不由得很是惊愕,忙是问道:“诸位不愿转道攻略河东?”

  “力战到底,绝不畏惧”。

  “若遇到险阻便退兵转道,那我大夏军的颜面何在?”

  听得这话,窦建德若有所思,沉思良久,“既然诸位有如此志气,那本王也不拂了诸位的意,传令,整军备战,誓取虎牢关”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aod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