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64章 投杼之疑_大唐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太子、立秦王的大臣,这个功劳不亚于从龙之功。

  当高冲从薛府回到大理寺时,便是听闻李渊再下诏书,将十五位从一品的宗室郡王降爵为正二品的郡公。

 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淮阳王李道玄降为淮阳郡公,淮安王李神通降为淮安郡公,河间王李孝恭降为河间郡公,任城王李道宗降为任城郡公。

  其余十一王便是意料之中,如李建成的儿子,太原郡李承宗、安陆王李承道、河东王李承德等六人,还有李元吉的儿子,梁郡王李承业、渔阳王李承鸾、普安王李承奖等五人。

 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受其牵连因罪降爵这是意料之中,而李道玄等四人完全就是因为那一道宗室联名疏,这是来自于李渊的惩戒,这就是逼迫皇帝的后果。

  只不过众人都清楚,这四人的降爵只是暂时的,等将来李世民上位,迟早会加倍奉还。

  降爵诏书下达后,李渊将李世民召来甘露殿。

  “二郎,近来为父不禁产生投杼的疑惑啊”,李渊将李世民叫到跟前,拍着李世民的肩膀幽幽喟叹道。

  李世民闻言浑身一震,怔怔的看着李渊,霎时泪流满面,“阿耶,你……废了孩儿吧”,话音落下,已经是嚎啕大哭,不能自己。

  李渊这简单的一句话,若是传扬出去,他李世民将是身败名裂啊。

  何谓投杼,谣言四起,对亲近之人不再信任,是为投杼。

  这是一个典故,来自于大贤曾子。

  据说有一次曾母正在织布,有人告诉曾母:“你的儿子曾参杀了人”,曾母不信,曰:“我的儿子不会杀人”。

  不久,另一人跟曾母说:“曾参杀人了”,曾母依旧不信,自顾自织布。

  前后,又有一人前来报信:“曾参杀人了”。

  曾母大惊,扔下织布的梭子,翻墙就跑。

  曾子这般贤德的人,他的母亲都对他产生疑惑和不信任,这便是投杼之疑,简而言之,就是对亲近的人已经不信任了。

  李渊身为君父,竟是说出这样的话,这对于李世民这个作为臣子作为儿子的人来说便是诛心之言,传扬出去,李世民岂不是不忠不孝之人,毕竟连君父都对他不信任。

  李渊摩挲着李世民的脑袋,缓缓说道:“痴儿啊,这大唐,经不起折腾了”。

  李世民兀自痛哭流涕,良久,抬起头来,哽咽说道:“孩儿自问文韬武略,不弱于人,亦想干出一番雄图伟业,只是孩儿从未有不臣之人,对于大哥四弟,从未有过杀意,此心天地可鉴”。

  李渊微微颔首,从一旁案桌下取出一封圣旨,“也罢,便遂了你的愿吧,只是伱必须给朕发誓,不得伤你大哥四弟及其全家性命,你已经赢了,将来或囚禁,或流放,全在于你,莫要赶尽杀绝了”。

  李世民欣喜若狂,直言道:“孩儿在此立誓,绝不同室操戈,一定给予终生富贵”。

  那一双眼睛,灼灼生辉,双手接过圣旨,难掩激动之色,浑身绽放出凌人的气势。

  李渊不置可否,挥手说道:“裴玄真在外候着,传旨吧”。

  李世民振奋精神,转身离去,看着李世民的壮阔的背影,李渊仿佛卸下重担一般,躺会榻上,闭目不语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aod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