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十九章 从长计议_带着名将混三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出这番话,随后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衣冠,恭敬而隆重地缓缓拜倒在董卓面前。

  董卓虽为边塞武人,但毕竟出身都尉之家,少时也是粗识文墨的。况且王莽篡汉一事不过二百年,董卓对于这等事迹还是有所耳闻的。

  当年王莽篡汉称帝之时,理由便是有人拿出了一份天书,托言说是高祖寄给王莽的。令王莽继任汉室,并重用十二位刚正之士拱卫新朝。其中一人不过街头坊间卖烧饼的小贩,只因那符命当中有他的名字,便由此一步登天,成了王莽新朝的崇新公。

  后来,天下大乱,反兵攻入长安之时,王莽身边所有人都四散而逃。唯有那个卖烧饼的小贩王盛,在最后关头还替王莽挡了一剑,算是尽忠而死。

  此番李儒以古事喻现实,表明就算董卓欲与天下为敌,他李儒也会尽忠到最后一刻。

  看到李儒如此表态,董卓不由嗟叹一声,收起手中利剑扶起李儒道:“文优,是老夫一时鲁莽了。其实老夫心中也明白,占住这雒阳城不成问题,与天下人为敌亦不是问题。可真正治理天下、教化万民,靠的还是那些士大夫,而不是老夫手下那些武夫……”

  见董卓有此见识,李儒不由真心回了一句:“董公英明。”

  董卓无奈苦笑,肥胖的身躯重重坐在在胡床之上,道:“由此看来,老夫日后想必还需忍辱负重……”

  见董卓如此一番颓丧模样,李儒此时才露出智珠在握的笑意,踏前一步慨然言道:“董公如今重兵在握,龙骧虎步,天下何人不仰其鼻息?此番废立一事,虽不十全十美,然对于董公来说,不过飞石击水,试出了那些士大夫的虚伪。董公若后退一步,他们必然得寸进尺!”

  闻听李儒如此论断,董卓瞬间身体前倾,开口言道:“文优此话何解?”

  李儒淡然一笑,开口回道:“董公,士大夫之势,不过在朝堂之间。可他们最可笑的一点,也正是如此。想必此时,这些公卿大臣还以为凭借朝堂悠悠之口,便可将董公弃之如敝屣。可他们却不知,如今整个雒阳、乃至整个天下皆在董公一念之间。董公只需向他们露一露獠牙,便可令他们知道,如今天下何人才是执牛耳者!”

  李儒这一言落下,司空中堂仿佛都拂过一阵阴风,令人不由感觉毛骨悚然。可董卓听闻此话,却不由哈哈大笑,畅快至极:“文优此言,甚得吾心!”笑罢之后,董卓才继续问道:“只是不知,这威慑一事当如何徐徐图之?”

  李儒成竹在胸,言若江河道:“董公如今司空一职,不过借‘久雨不停’天灾才罢免了刘弘。然司空一职虽位列三公,却不过主管天地水土之事。董公若想令满朝公卿知其雄心,则当更进一步。”

  “更进一步?”董卓并不喜欢李儒这般高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aod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