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中国古代诗文“鹿鸣”意象浅释_【那个叫夏可以的女人】 2012年夏我和三个熟女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班禄第十五》);

  “王道衰,君志倾,留心声色,内顾妃后,设旨酒嘉殽,不能厚养贤者,尽礼极欢,形见于色。”(蔡邕《琴操》)

  由此可见,在后世诗文中,鹿鸣意象主要表达的是希冀君主能够养贤、求贤,与贤能之士相遇合之意。如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云:“乃臣丹情之至愿,不离于梦想者也。远慕鹿鸣君臣之宴,中咏棠棣匪他之诫,下思伐木友生之义,终怀蓼莪罔极之哀。”(《六臣注文选》卷三十七)韩愈《赴江陵途中,寄赠王二十补阙、李十一拾遗、李二十七员外翰林三学士》云:“协心辅齐圣,致理同毛輶。小雅咏鹿鸣,食苹贵呦呦。”(《全唐诗》卷三三六)两处均是直接借《鹿鸣》一诗,表达臣下欲辅佐明君的迫切之情。三国时期曹操《短歌行》则征引《鹿鸣》中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”诗句,来抒发主帅对贤士的渴望。唐代元稹《桐花》诗“君若傲贤隽,鹿鸣有食芩”(《全唐诗》第三九六卷)的诗句,表明君主若不招揽贤士,贤士必会如鸣鹿一样隐归乡野。顾况《游子吟》则云:“圣主虽启迪,奇人分湮沈。……鹿鸣志丰草,况复虞人箴。”(《华阳集》卷上)此处“鹿鸣志丰草”与元稹诗语近而义殊。“虞人箴”载于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,以后羿之事告诫晋侯不要好田猎。其中有云:“民有寝庙,兽有茂草,各有攸处,德用不扰。”顾况“鹿鸣”一句正用《虞人之箴》之旨,反用《鹿鸣》君臣遇合之意,表示贤能之士如麋鹿喜丰草一样,志在归乡,而非为官;

  故而圣主虽多方挖掘人才,“奇人”还是纷纷归隐沉没了。

  另外,《毛传》在阐释时从“呦呦鹿鸣”声中听出“有恳笃诚实之心发於中”之意。鲁家亦云:“仁义陵迟,《鹿鸣》刺焉。”后世进一步演化,汉代陆贾《新语》有“鹿鸣以仁求其群”之句。三国陆机《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》亦云:“鹿欲食,皆鸣相召,志不忌也。”由此,鹿鸣成为仁义的象征。

  后世诗文中,仁义之鹿往往与有德之士比肩并出。汉诗《张公神碑歌》其四云:“鹿呦呦兮□□庭,文乐乐兮□□□。饮清泉兮□□□,见□伏兮不骇惊。惟公德兮之所宁,上陵庙兮助三牲。天时和兮甘露冷。日番□兮无亏倾。”文章斑斓、呦呦鸣庭之鹿,为张公的馨德所安抚,怡然自得,无惊骇之态。这里鹿的描写虽主要是衬托张公,但同时也是以鹿之仁德比附张公。而且,“上陵庙兮助三牲。天时和兮甘露冷,日番□兮无亏倾”三句,似有以鹿为牺牲,以顺天时,并辅助张公升天之意。

  后世又有以鹿鸣之仁义来讥讽时人之无情的篇章。如韩愈《赴江陵涂中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aod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