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中国古代诗文“鹿鸣”意象浅释_【那个叫夏可以的女人】 2012年夏我和三个熟女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三翰林》:“小雅咏鸣鹿,食苹贵呦呦。遗风邈不嗣,岂忆常同裯。”(《详注昌黎先生文集》卷一)写鹿鸣相互之遗风已远,今之君子虽在高位,不及援手,哪里还记得昔日同被而眠之朋友。又如韩愈《答张彻》:“苹甘谢鸣鹿,罍满惭罄瓶。”(《详注昌黎先生文集》卷二)此句同样是讥讽在位之君子辞谢鹿鸣之风,不复呼朋引伴,举荐贤臣。唐代吕温的《由鹿赋》写襄樊一帶的猎人有以一头鹿为饵,以“诱致群鹿”进行捕猎的狩由鹿习俗。作为引诱之物的由鹿,每逢因己而捕获他鹿时,“辙鸣嗥不饮食者累日。”作者由此想到历史上萧何暗算知己韩信、郦寄诱劝其友吕禄交兵权等背信弃义之事,因此哀叹:“鹿无情而犹知痛伤,人之与谋宴安残酷者,彼何人斯!彼何人斯!”并直称背信弃义,人不如鹿:“灭交道兮坠义风,曾麋鹿之不若。”(《吕衡州文集》卷一)

  由《诗经》所刻画的鹿求友共食之意出发,后世诗文中鹿鸣之声,进一步引申出了对朋友、情人、故乡等的思念之情。对朋友的思念,汉代东方朔《七谏》中有“飞鸟号其群兮,鹿鸣求其友”之句;

  东汉冯衍《显志赋》有“鸾回翔索其群兮,鹿哀鸣而求其友”之词。又如传为宋玉所作的《笛赋》云:“嘉乐悠长,俟贤士兮;

  鹿鸣萋萋,思我友兮。安心隐志,可长久兮。”(《全上古三代秦汉文》卷十)由《鹿鸣》之笛声,唤起思友之情。另外,有些诗篇由思友又生发出离别之意。如传为苏武和李陵相赠答的五言诗《别诗》(骨肉缘枝叶)云:“鹿鸣思野草。可以喻嘉宾。我有一尊酒。欲以赠远人。愿子留斟酌。慰此平生亲。”此处的“嘉宾”已由《鹿鸣》之朝臣、外宾变为诗人的亲密挚友。唐代王翰《赠唐祖二子》云:“鸿飞遵枉渚,鹿鸣思故群。物情尚劳爱,况乃予别君。”(《全唐诗》第一五六卷)同样以“鸿飞”“鹿鸣”等有情之物,衬托友人之间的分离之苦。

  以鹿鸣起兴思念之意,对象以朋友为主;

  但亦有个别诗作由此引出对故乡和恋人的眷恋之情。乐府横吹曲辞《琅琊王歌辞》其四云:“琅琊复琅琊。琅琊大道王。鹿鸣思长草。愁人思故乡。”(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·梁诗卷二十九》)以鹿鸣长草之喻比拟怀乡之愁。刘宋鲍照《别鹤操》先写相伴的双鹤离乱失散,唯留孤鸿;

  后写其相思之情:“有愿而不遂,无怨以生离。鹿鸣在深草,蝉鸣隐高枝。心自有所存,旁人那得知。”以虽对丰草而难以安食、哀鸣不已的鹿形象和隐于高枝的衰蝉形容孤鹤失偶的悲伤,又以此种动物之哀情隐喻人之相思,譬喻环生,别具风姿。

  鹿鸣意象除君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aod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